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相关行业 > 原燃料 >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有望下周回暖

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有望下周回暖

  • 发布人:管理员
  • 发布时间:2013-03-20
  • 浏览量:461
【字体:
【中国镁质材料网】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再创新低,累计下调了20元/吨。造成动力煤价格下降是由于受到春节休工,重工业用电负荷下降、电厂耗煤成倍减少,加之煤电价格谈判等因素影响。但是权威人士分析,环渤海煤炭交易价格很快将企稳回暖,不再下降;预计两到三周后,还会出现小幅回调。

  

分析人士预计,煤价基本企稳,从本周开始,不会再降,呈止跌回暖态势,主要原因与煤电价格谈判接近尾声、国家电改政策的发布等因素有极大关系。

 

 煤电价格谈判接近尾声,基本可以确定价格底线

  

今年开始,运作多年的电煤价格并轨改革终于破冰前行,迈出了关键一步。意味着历时十多年的电煤价格“双轨制”就此终结,我国进入到了煤炭自主交易的市场化阶段。

  

目前,神华与电企的煤炭价格谈判已经接近尾声。继今年一月份,神华集团与大唐电厂就煤炭价格问题达成共识后,神华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,陆续又与其他四大发电集团以及浙能、粤电等大型电企就价格问题达成共识,对煤炭交易和买卖形成定价方案。即:神华煤在北方港口的实际交易价格,按照当周“神华集团挂牌煤价”下调10元/吨为依据,具体交易价格实行7天一更新。

  

前一段时间,煤炭市场形势并不好,价格基本触底。按照现在的实际交易价格,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煤炭,报价为620元/吨,小型经销企业和用户实际交易价格为625元/吨,而五大发电集团和浙能、粤电采购价格只有610元/吨。神华是煤炭企业的龙头老大,经销量和下水量位居首位,其价格谈判具有标杆作用,与下游电厂签订的煤炭价格和定价方式必将被大家效仿,价格底线也基本确定,促使煤价难以大幅下降。

 

 受生产和运输成本制约,煤价难以再跌

  

受煤价过低、利润减少等因素影响,很多中小型发煤矿站纷纷退出市场,尤其没有煤炭开采能力,靠外购资源的经销企业很多已退出市场,处于观望态势。因此,目前,港口下水的主要供货商是资源丰富、实力相对雄厚的同煤、中煤、神华、伊泰、山煤、焦煤等十多家大型煤企。神华集团露天煤矿较多,资源丰富,煤炭资源易开采,成本低;且企业诚实守信,煤炭销路广泛。中煤集团,露天矿和井工矿各占一半,部分煤炭需要进行洗选加工,成本略高。同煤集团受井工矿多、井层深、员工多等因素影响,开采成本最大,造成港口平仓价格较高。因此,山西大部分煤矿受生产和流通成本限制,到港的平仓价最低维持在610元/吨左右,就已经达到极限。如果再下跌,只能赔钱销售,主力煤矿将无法正常生产。

 

 经济复苏,煤炭需求转好

  

下游需求方面,进入2013年后,外贸、信贷、PMI等多项宏观数据显示,国内经济回升态势逐步确立。1月份以来,信贷指标趋于宽松,显示出企业经营活跃度有所好转。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受春节影响微幅回落,但回落幅度低于往年同期,显示出国民经济呈温和回暖态势。2月份,采购经理指数环比回升9.6个百分点,达到58.9%,为2011年3月以来的最高,生产指数、采购量指数也回升至两年来的最高点。春节过后,随着政府的稳增长政策逐渐发力、新型城镇化和铁路基建项目的逐步落实,经济拉升作用进一步增强,钢铁行业将出现明显回暖,耗煤量出现增长。

  

此外,去年下半年,我国启动了大批基建项目,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,今年会逐渐发挥作用。当前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将拉动煤炭需求小幅增加,城镇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将有力提振内需,预计全年国民经济增速将超过去年;随着宏观经济继续趋稳回升,全社会用电量有望温和增长,尤其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用电增长则将维持温和态势。表现在春节过后,天气虽然转暖,民用电下降,但从3月16日开始,用电负荷明显增加,电厂耗煤量大幅增加,六大电厂日耗已经达到70万吨,基本恢复到了去年冬季耗煤最高的水平,带动煤炭需求提高。

  

相关文章